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進口再生資源作為緩解經濟發展資源瓶頸的戰略措施。以廢鋼為例,2011年土耳其從其他國家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鋼鐵2146萬噸,韓國進口863萬噸,而中國大陸地區僅進口677萬噸,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對優質再生資源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國作為制造業出口大國,大量的資源隨著產品流向國外,形成了資源外流的常態。長此以往,中國工業將嚴重失血。同時,單純進口原生資源,還要面對西方國家“中國威脅論”的炒作。
因此,我國應積極開辟國際再生資源回收渠道,主動使我國的再生資源產業走向國際大循環。目前,參與這一循環的困難在于解決再生資源產業的“不環保性”難題:部分再生資源企業從廢物中粗放地提取資源,同時肆無忌憚地破壞生態環境,對企業周邊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
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我國應積極作為,著力破解“不環保性”難題:一是提高產業門檻,培育龍頭企業,淘汰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小企業,進口的再生資源要優先向設施完善、能夠保障環境安全的大型企業傾斜;二是加強監督管理,各級環境監察機構要通過不斷強化污染源現場監察和環境行政處罰等方式,打擊環境違法企業,處置突發環境污染事件;三是多年來自然資源價格偏低,致使再生資源產業競爭力不足,應通過減免稅費和增加補貼等手段,對相應經濟主體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并專款用于支持完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
電話:020-82872818 傳真:020-82872218 聯系人:黃先生 手機:13922179198